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會中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匯報過去五年政府工作,并對今年工作提出建議。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因此從汽車產業角度來講,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與汽車產業相關的工作建議就顯得更為重要。
過去五年,政府工作有序實施,無論是經濟社會還是生態環境方面都發生著歷史性變革,也為汽車產業塑造出新的發展環境。
經濟方面,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五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高技術制造業年均增長11.7%;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規模穩居世界前列。
生態環境方面,五年來,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國家重拳整治大氣污染,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30%以上,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減少一半;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71%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優化能源結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8.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提高燃油品質,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
面對新的發展環境,汽車產業在2018年面臨著哪些發展新動向,政府工作報告又有何建議呢?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由此看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中國制造2025”的實現責無旁貸,同時政府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也進一步提升,這也是中國品牌汽車向上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政府工作報告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也予以支持,總理建議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汽車產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汽車產業因為人工智能的融入也逐漸顛覆汽車的傳統功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通過對于人工智能的強調,汽車產業智能化方向更加堅定。
在鞏固藍天保衛戰方面,政府確定了明確的目標: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深入推進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這一目標的設定對于傳統燃油汽車的節能減排工作以及車企新能源汽車的布局定下了基調,雖然污染物的排放在各方努力下有所減少,但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在積極擴大消費和促進有效投資方面,政府建議順應居民需求新變化擴大消費,著眼調結構增加投資,形成供給結構優化和總需求適度擴大的良性循環。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延長,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大利好政策,有利于補貼退坡趨勢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在中外貿易關系方面,政府在相關領域繼續放寬或取消外資股比限制,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我們要以更大力度的市場開放,促進產業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有序開放銀行卡清算等市場,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限制,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這些舉措為中外車企的貿易環境優化提供了幫助,此舉也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外資品牌汽車產品參與國內市場競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新一輪合資浪潮或越掀越越大。
除此之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就共享經濟、國企改革、民營企業發展方面給出相關建議,為汽車產業的發展釋放種種信號。
在發展共享經濟方面,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
在國企改革方面,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改革試點,賦予更多自主權。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優化重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持續瘦身健體,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制度。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
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方面,全面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認真解決民營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堅決破除各種隱性壁壘。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讓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盡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