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1年汽車工業發展有關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輪值會長朱華榮、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發布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新聞處副處長馬劍主持。以下為發布會文字實錄: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新聞處副處長馬劍: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先生,請他介紹2021年汽車工業發展情況,并回答大家的問題。出席本場發布會的還有,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先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輪值會長朱華榮先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先生。我是本場新聞發布會主持人,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新聞處馬劍。
首先請王衛明司長介紹2021年汽車工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2021年汽車工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新聞處副處長馬劍:感謝王衛明司長的介紹。下面請付炳鋒秘書長發布2021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相關數據信息。
2021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相關數據信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
答記者問實錄
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些哪些亮點?后續工信部還將采取哪些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加速發展?謝謝。
郭守剛:謝謝您的提問。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綠色發展、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在全球范圍內率先明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搶抓發展先機,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群策群力、奮發有為,共同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尤其是2021年更是呈現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勢頭。結合全年數據統計,產業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快速”:一是產銷規�?焖僭鲩L,2021年全年累計銷售352.1萬輛,市場滲透率達到了13.4%,同比增長1.6倍左右,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創造了2016年以來的最快增速,其中私人消費占比接近80%,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二是質量品牌快速提高,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從2016年的253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里以上,消費者質量滿意度與燃油汽車持平,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總量的74.3%,月銷過萬的車型也越來越多。三是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全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多,超過了歷史累計出口總和。同時,產業發展配套環境也進一步優化,截止2021年底,累計建成充電站7.5萬座,充電樁261.7萬個,換電站1298個,在全國31個省市區設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1萬個。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汽車芯片出現供應短缺,對全球和中國汽車產業都造成較大影響,請問目前供應鏈中芯片缺貨的情況如何,供應緊張形勢會持續到什么時候?工信部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汽車芯片穩定供應?
王衛明:謝謝您的提問。自2020年以來,汽車行業企業一直受到芯片短缺問題困擾,2021年更是深感“芯”痛,國內外多家汽車企業因此減產或短期停產。這一輪汽車芯片短缺的影響因素很多,既有芯片產業自身的周期性影響,也有新冠肺炎疫情、生產工廠火災等一些突發性因素。
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直密切關注并積極應對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多措并舉保障汽車芯片供應,維護汽車工業穩定運行,近期重點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健全工作機制。組建汽車半導體推廣應用工作組,建立重點整車企業生產情況周報制度,多次召開地方工信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參加的協調會議,加強供需對接和工作協同,推動提升汽車芯片供給能力。同時,實施汽車《公告》管理便企服務措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簡化程序、加快審核進度,方便整車企業快速實現緊缺芯片替代方案的裝車應用。二是加強供需對接。發揮行業組織溝通協調作用,指導成立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聯盟,組織編制《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手冊》,提供568款芯片產品技術參數信息和1000條整車和零部件企業需求信息供行業企業參考使用;支持行業機構搭建供需信息對接平臺、上下游溝通協調渠道,加強汽車和零部件企業與芯片廠商的直接溝通交流,及時推動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困難。三是強化政策保障。協調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給予財政資金、稅收優惠、保險補償等支持政策,配合市場監管總局調查處理汽車芯片領域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快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和細分領域技術標準研制,建設汽車芯片測試和應用推廣公共服務平臺,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汽車芯片保供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為2021年我國汽車產銷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前,全球主要芯片企業已經在逐漸加大汽車芯片生產供應,新建產能也將于今年下半年陸續釋放,預計2022年汽車芯片供應短缺情況將會逐漸緩解。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系統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加強上下游供需對接和各方的工作協同,加大汽車芯片保供工作力度,同時引導企業優化供應鏈布局,統籌推進汽車芯片推廣應用、聯合攻關,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資生產制造和封裝測試,提升汽車芯片供給能力,保障汽車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付炳鋒:謝謝您的提問。近十年來,中國汽車出口一直在100萬輛左右徘徊,2021年首次突破200萬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中國汽車產業正在邁入全球化發展新階段,有4個方面的亮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輪值會長朱華榮
朱華榮:謝謝您的提問。首先我覺得中國市場公平公正的營銷環境,為全球的品牌發展提供了沃土。這個市場上無論是國際品牌,還是中國品牌,包括國有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品牌,都在這里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欣欣向榮,而且也在按照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律,集中度也在不斷地提升。現在TOP20品牌的集中度已經非常高了,我認為這正是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它構建了一個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適合于各種品牌在這個市場上公開競技。中國品牌這些年,可以說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這么一個環境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會同有關部門著力推動以下工作: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國家和地方等有關部門的監管具體職責,細化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的監管要求,加大監管約束力度。二是研究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控聯動機制,強化線上線下協同溯源監督管理,壓實有關主體責任,提高監管效能。三是加快出臺一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行業標準,抓好標準宣貫落實。加大高效再生利用等一批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力度,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四是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驗收,遴選推廣一批典型模式和企業案例經驗。持續實施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樹立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標桿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