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為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而在這諸多任務中,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赫然在列。
在機動車保有量中,柴油貨車數量雖不多,但污染物排放量最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開展柴油貨車專項治理后,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三場記者會現場,環保部隨之發聲,要采取多項措施遏制柴油貨車超標排放。
■柴油貨車數量少排放高
近年來,我國多地遭遇霧霾天氣,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治理污染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一直以來,汽車被認為是霧霾的主要貢獻者之一。3月10日,全國政協常委、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指出:“現在相當多物料依靠公路運輸,重卡是最主要的運輸工具,重卡使用柴油,污染物排放相當嚴重。”
在我國大氣污染物中,汽車排放的一氧化碳(CO)和碳氫化合物(HC)占比超過80%,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則超過90%。2017年6月,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曾指出,2016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95億輛,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為4472.5萬噸,其中,CO為3419.3萬噸,HC為422.0萬噸,NOx為577.8萬噸,PM為53.4萬噸。
在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中,柴油貨車超標排放的問題非常突出。柴油車僅占機動車保有量的10.2%,但排放的NOx接近汽車排放總量的70%,PM超過90%。而NOx和PM正是霧霾的主要成分。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張道宏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一些重點地區,機動車排放物是造成灰霾的重要原因。
如在北京,北京市三面環山,擴散條件不如平原和沿海城市,柴油車排放問題尤其明顯。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570多萬輛,重型柴油車保有量雖僅有20多萬輛,但顆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約占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的90%和60%。據環保部門的資料顯示,1輛重型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200輛小轎車,這還是符合國四排放標準的重型柴油車折算出的當量,如果是超標排放重型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量可能數倍于達標車型,折算成小轎車的數量更加驚人。
■加強三個體系建設
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并鞏固成果,一系列措施正在制定并準備出臺。此前,環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處長韋洪蓮說,要加強法規標準體系、執法監管體系、信用評價體系建設,確保環保措施落到實處。
針對機動車節能減排,2016年,環保部已發布《關于開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工作的公告》,以企業為責任主體,自主公開排放檢驗信息和污染控制技術信息并自覺接受監督檢查。信息公開透明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但也讓不合格車輛難以走出廠區。
據了解,此前,環保部還完善了在用車定期排放檢驗和檢驗機構監督管理制度,并配合質檢總局研究建立環保召回制度,會同交通部等主要部門研究建立檢驗維修制度體系。制度體系的建立讓環保執法有了依據。
不過,堵住新車的排放漏洞還不能改善大氣環境,我國機動車保有量超過2.95億輛,在用車的排放不加以重視,藍天保衛戰也將功虧一簣。為此,2016年,環保部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排放檢驗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這個政策有效抑止了在用車污染的進一步擴大。
相關人士告知《中國汽車報》記者,近幾年,環保部已采取多項措施加強檢查,遙感檢測、遠程監控等手段被廣泛運用。全國大中城市的許多主干道上已安裝遙感檢測裝置,可迅速發現排放不合格的汽車,尤其是排放不合格重卡,有效地扼止了重卡貨車排放超標現象。另外,環保部監控中心還與全國所有的機動車檢驗機構進行了聯網,車輛的年檢情況會實時上傳,對年檢造假有一定的震攝作用。
此外,環保部門還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檢查,對于柴油貨車OBD造假、不添加尿素等行為加大了查處力度。對于堅持嚴格按照標準采取環保措施的企業,環保部門也會給予相應的信用評價,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堵住柴油貨車的排放造假還不夠,加強油品監管也刻不容緩。張道宏說,要對油品質量與排放的全流程進行嚴格監管,在煉油環節,重點檢查是否按標準添加、煉制,杜絕不達標油品流向市場;加強檢查加油站油品是否達標,杜絕不合格油品投入使用;嚴懲生產與銷售不合格油品、機動車排放造假等行為,并納入刑法,強化依法治霾。
■結構調整即將開始
柴油車污染物排放只是機動車減排的重要任務之一,總體來說,機動車節能減排的實現還需全領域的推進。
黃潤秋透露,當前國家正在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三年行動計劃,下一步大氣污染治理關鍵在于三項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一是產業結構;二是能源結構;三是交通運輸結構。而這三項都與機動車排放治理直接相關。
不過,作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舉措,三項結構調整將觸及許多企業和個人利益,相比較前期的治理“散亂污”企業、控制工業企業排放等措施來說,難度更大,任務更艱巨。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對此深有同感。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環保廳廳長魯修祿表示,早在“十五”時期,廣東就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被動到主動,再到以污染減排倒逼調整轉型,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但廣東人口密集、產業密集,調整起來難度非常大。
“污染物每下降一微克,壓力都很大。”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環保局副局長余國東說。目前,電廠、水泥廠、化工廠、磚瓦窯等排放高的企業,重慶主城區沒有一家,作為治理重點的是汽車尾氣,但是,汽車是成渝兩地的經濟支柱,牽一發而動全身。
全國各地的產業結構是長期發展和積累的結果,短期讓結構調整見成效的難度很大。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認為,調整產業結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任務重也要迎難而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也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
針對汽車業的節能減排,除了整治在用車的超標排放,更應在源頭進行污染物的控制。如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目的就是實現產業的節能減排,事實上也對改善大氣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我國目前仍以煤炭發電為主,從源頭來看,其節能減排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還需要大力改善能源結構才能更好地降低機動車的污染物排放。
潘碧靈認為,山西、內蒙等地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應該大力推進清潔電氣化,加速脫碳化、能源高效化等措施,推動能源轉型。
另外,我國不僅煤炭資源豐富,水利資源也很富裕,但是水電的利用還不夠理想。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說,我國水電和火電資源的分布和利用很不均衡,還缺乏科學合理的電力跨省統籌調度。四川水電資源非常豐富,應該以清潔水電替代傳統能源,實施電能替代,對促進能源結構調整意義重大;應根據能耗和污染排放績效進一步完善電力調度,健全電力跨省統籌調度機制,加快長距離輸電網絡建設,加快清潔電力輸送,加強水電大省的豐枯期水電與火電大省的電力互補。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也有相同的看法。駱沙鳴建議,大力推進電網、油氣管網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推動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實現能源的清潔化、高效化,同時要避免重宣傳輕落實、重開采輕管理、重處罰輕整改的傾向。
交通運輸結構調整也是重要一環。黃潤秋說,很多地區煤炭、鋼材等物資仍然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運輸相對較少。鐵路貨運的單位貨物周轉量能耗、單位運量排放主要污染物僅分別為公路貨運的1/7和1/13,應大力提升鐵路運輸的比例,減少重卡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