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能源客車市場預計下降到9萬輛左右,2019-2020年有望重回10萬輛規模。”
10月18日,在“2018中國客車藍皮書發布會暨第六屆中國客車高峰論壇”上,客車行業資深專家——第一商用車網總編輯謝光耀做《2018-2019年中國客車市場分析與預測》主題演講時,拋出這樣的行業判斷。
這個預測是如何推算出的?其依據是什么?
除了做出整體市場預測外,謝光耀還分析指出,未來新能源客車市場會出現以下四點變化。
其一,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日益邊緣化,純電動、氫燃料電池是大趨勢;
其二,在嚴峻的國內市場形勢的倒逼下,新能源客車企業加速“走出去”步伐, 新能源客車出口有望在未來兩三年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
其三,2019年新能源客車補貼將再度退坡,但技術標準要求預計不會出現2018 年那樣的大幅提升(2018年系統能量密度從95Wh/kg提高到115Wh/kg);
2018年:前9月產量5萬輛 四季度會沖高
在行業未來趨勢的判斷中,必少不了追問行業現存局面形成的“因”。
2018年新能源客車行業存在三大市場特征。
一是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連續兩年大幅退坡,2018年進入財政補貼第二年大幅退坡期,技術標準要求不斷趨嚴,新能源客車盈利水平大幅縮水;
二是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全面邊緣化。1-9月,混合動力客車市場產量4652輛,同比下降41%,占比不到10%,日趨邊緣化,難有較大回升;
三是過渡期的沖高和結束后的走低,全年市場走勢相對均衡。
目前,純電動客車市場基本形成三級車型結構。
新變化:新能源客車不再是風口 氫燃料成熱點
除了分析車型結構的變化外,謝光耀還總結了2018年新能源客車市場需求的兩點變化——一是新能源客車不再是風口;二是氫燃料車型成為新熱點。
謝光耀認為,從目前市場形勢來看,新能源客車不再是資本風口,市場競爭格局逐漸穩定。“目前,行業逐漸回歸理性和健康發展,新進入者減少,已經進入者也有不少正在退出(收購兼并重組或者把重心轉向新能源專用車和新能源乘用車)。”
謝光耀認為,“目前,市場格局和排名漸趨穩定,進入理性發展階段,有助于行業和企業深耕細作,回歸產品和技術本質,進行研發技術投入和產品開發,并將更多的新能源客車產能‘轉移’到國外。”
此外,最近三年氫燃料電池客車迅速崛起,未來前景廣闊。
“1-9月,氫燃料電池客車市場產量規模為220輛,同比增長13.67倍,產銷量大幅增長。” 謝光耀表示,在部分區域,氫燃料電池客車已經進入小批量試運行階段。比如,上海、北京、河北張家口、河南鄭州、遼寧撫順、廣東佛山等地。
氫燃料電池客車的增長驅動力,來自于四個方面。
一是其是終極技術路線之一,完全無污染;
二是氫燃料電池技術快速進步;
三是國家政策鼓勵;
四是財政補貼不退坡(其余新能源客車車型大幅退坡)。
謝光耀還指出, 從產銷量來看,目前暫居氫燃料電池客車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主要包括佛山飛馳、福田歐輝、宇通客車、南京金龍、成都客車、上汽大通、上海申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