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分別介紹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財稅政策。
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667.4億元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表示,疫情發生以來,財政部在資金保障和政策保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舉措。資金保障方面,截至2月6日下午5點,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667.4億元,實際支出284.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共安排170.9億元,主要包括:疫情防控專項補助57億元,含對重點疫區湖北省補助的18億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疫情防控資金99.5億元;對科研、物資儲備等經費也足額作了安排。
中央財政正在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需要,研究撥付第二批疫情防控專項資金。
確診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
中央財政補助60%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在政策保障方面,明確患者治療費用。對確診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中央財政補助60%;對疑似患者,由就醫地制定財政補助政策,中央財政視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同時,對參加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員,可享受工傷待遇保障政策。對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線醫療衛生人員,中央財政給予定額臨時性工作補助。
對企業和個人捐贈給予全額稅前扣除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稅費方面,為鼓勵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捐物,緩解醫療救助物資資金的壓力,一方面加大現有政策的力度,擴大接收捐贈的單位范圍,允許直接向醫院捐贈享受優惠。同時取消稅前扣除比例的限制,對企業和個人捐贈給予全額的稅前扣除。另一方面,免征貨物捐贈的增值稅、消費稅等有關稅費的政策。
此外,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臨時性的工作補助、獎金給予免征個人所得稅的政策。
運輸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取得收入免征增值稅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在前期針對疫情防控已出臺各方面措施的基礎上,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財稅金融政策。包括:
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為擴大產能新購置的相關設備,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全額退還2020年1月1日后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對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防控產品,免收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費;對治療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藥品,免收藥品注冊費。
央行:設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
融資成本不高于1.6%
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人民銀行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實施優惠貸款利率,加強對重要醫用、生活物資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操作方法是實施名單制管理,列入名單的企業主要是為當前疫情防控生產重點醫用物資、生活物資的企業,比如口罩、護目鏡、消毒劑、消毒液等等。
商業銀行給名單內的企業在放專項再貸款的時候,利率不能高于3.15%。在此基礎上由財政部對企業進行貼息,按照利率的50%貼息,如果重點企業拿到這筆貸款,實際所負擔的融資成本是不高于1.6%。
湖北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再次下調0.5個百分點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受此次疫情影響,不少小微企業出現了暫時性的困難,銀保監會指導銀行、保險機構采取了多種幫扶措施。比如很多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對湖北省內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次下調0.5個百分點。不少銀行還為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增加了專項的信貸額度,對逾期的利息給予了減免,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有力的融資支持。
優先處理新冠肺炎患者客戶出險賠付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疫情發生以來銀保監會部署了一系列的措施,強化了受疫情影響的群眾的金融服務,要求銀行在信貸政策上對受疫情影響的群眾要予以適當的傾斜,比如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的個人信貸的還款安排,保險機構要優先處理新冠肺炎患者客戶出險的賠付。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不會變
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我們認為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的,是暫時的。本次疫情與春節重合,對旅游、餐飲、娛樂等服務業造成了影響,延長假期和推遲開工,對工業生產和建筑業也會產生一些沖擊,所以我們判斷疫情可能會對我國一季度的經濟活動造成擾動,但是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經濟會較快回到潛在產出附近。
2003年非典時期,擾動的是當年二季度的經濟增長,在三季度經濟就迅速出現反彈,所以我們認為疫情緩解以后,中國經濟將會迅速企穩,并且隨著前期推遲的消費和投資會有一個釋放,中國經濟會出現補償性的恢復。
中國經濟有較強的韌性和強大的潛力,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不會因為這次疫情的變化而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