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進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組織對1萬家企業實施節能診斷服務,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對節能診斷服務機構的聯系指導,加強培訓和宣傳,分類實施,鼓勵行業協會、大型企業、節能技術裝備提供商等積極參與,擴大診斷成果運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實施節能技術改造。
六、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產品。研究制定新的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遴選發布2020年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和“能效之星”產品。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推廣先進節能與綠色技術產品。組織開展“院士行”、“節能服務進企業”、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將先進節能技術工藝引入工業企業。
七、持續加強工業節水。對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節水技術實施分類指導,遴選適用于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重點地區的先進節水技術,開展技術現場交流,加快技術推廣應用。
八、落實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加強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推動京津冀三地制定實施工業節水相關工作方案。按照《〈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工作舉措及分工》明確的重點任務和時間節點,落實好相關工作。
九、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試點工作,加快探索推廣技術經濟性強、環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場化模式,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骨干企業。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建立梯次利用產品評價機制。依托“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健全法規,督促企業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責任。
十、積極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跑者”行動計劃,培育一批行業骨干企業。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實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轉型提升計劃。推動廢石、尾礦綜合利用砂石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綠色砂石供給能力。
十一、開展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研究制定《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探索建立易推廣、可復制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施模式。深化電子電器生產者責任試點,完善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生產者責任延伸管理體系。
十二、加快甲醇汽車推廣應用。指導山西、陜西、貴州、甘肅等地區加快甲醇汽車市場化推廣應用,完善甲醇汽車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提升甲醇汽車技術裝備水平。
十三、組織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指導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對上年度落實情況開展評價,督促落實好本年度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在重點行業推廣一批綠色環保工藝、技術和裝備。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指導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做好相關攻堅行動,督促指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有關突出問題的整改。建成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并上線運行。
十四、加強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充分發揮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中國RoHS)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加大政策宣貫實施力度,強化線上線下監管。發布《汽車有害物質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符合性情況名單,組織開展一致性驗證。
十五、壯大綠色制造產業。發布《環保裝備制造業(固廢處理裝備)規范條件》,培育發展污水治理、大氣治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儀器等環保裝備制造產業,以及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建筑垃圾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再生資源產業,公告一批規范企業名單,引導和支持生產要素向優勢骨干企業集中。深入實施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完善再制造產品認定制度,開展2020年度再制造產品認定工作。
十六、加快“十四五”規劃研究。深入開展“十四五”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大問題研究及面向2035的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提出進一步推行綠色制造、加快工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及區域工業綠色發展評價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