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聯合組織的電動汽車安全指南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主持。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羅俊杰副司長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作主旨發言,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處長桂小陽出席會議并作指導發言。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相關領導出席本次會議。
羅俊杰表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但隨著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安全風險也在逐漸凸顯,汽車產品的安全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乎社會和諧穩定,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正處于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沒有安全就沒有產業發展的未來,他表示,作為產業主管部門,工信部一直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2016年11月后期,工信部陸續開展了相關工作,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企業是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整車產品負總責,要提高售后服務能力,做好安全隱患排查和事故調查等相關工作,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相關方面的安全責任。在一系列工作的基礎上,在各部委的支持下,協會和聯盟聯合整個行業力量共同制定了電動汽車安全指南,涵蓋了研發、生產、使用等環節,指導行業企業及用戶開展安全相關工作,時刻緊繃安全弦,嚴把安全觀。他表示,安全指南的發布對提高全行業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的認知,提高安全性設計、制造水平以及相關的售后服務,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 羅俊杰
羅俊杰還介紹了工信部在安全方面開展的相關工作,他表示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確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工信部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為了堅決遏制事故數量上升的情況,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最后,羅俊杰也提出兩點工作希望:一是期望全行業的企業共同努力更好的推動推動安全指南的落實,他表示,行穩才能致遠,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前行,更是為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呼吁業界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堅定不移的扛起安全這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二是希望協會和聯盟,還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他表示,指南的發布只能是萬里長征走過的第一步,要共同推動指南的落地見效,而不是落在紙面上束之高閣,同時要跟蹤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實踐的經驗,階段性的修訂完善相關內容,更好的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努力為全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做出中國貢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 董揚
元旦,即公歷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中國歷史上的“元旦”之名稱指的是夏歷(陰歷,又稱農歷)正月初一,有現存文獻記載的“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
董揚在會上介紹了指南的主要內容,他表示,電動汽車的發展勢不可擋,在中國采取政府推動、以市場拉動技術的方式,讓中國在世界中由落后變為先進,由跟跑變為領跑,這種形勢下,安全成為當前緊迫的事情,但對于電動汽車安全,全世界都沒有研究透徹,在國內標準還沒有正式實施之前,短期內政府制定規則并不現實,因此協會牽頭聯合行業制定一個安全指南,以參考性和指導性為原則給行業一個指導。董揚表示,指南工作得到了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行業積極性也非常高,但指南是迄今為止的經驗總結,仍存在一定不完善之處,未來會繼續組織行業的企業結合實踐發展經驗,不斷提高和完善。
董揚在會上誠摯感謝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為指南撰寫的序言,并宣讀了序言的重點內容,萬鋼強調:世界汽車產業正在進入重大轉型期,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成為汽車產業重要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和引導下,在各級政府和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在科技創新驅動、巨大的市場規模、新商業模式的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顯著的技術進步和快速的市場發展。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把安全性作為新能源汽車產品最關鍵的指標,把提高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如何充分調動行業積極性,集聚經驗,指導全行業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成為當前最迫切的問題。
萬鋼表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聯合組織行業編制的《電動汽車安全指南》是一項非常及時且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將對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安全性,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希望產業界在用好這本指南的同時,還要不斷從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完善指南,共同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質量和水平。萬鋼也提出,希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組織編制單位,繼續做好指南的修訂和完善工作,集眾智、匯群力,為全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同時,要保持開放的態度,打開中國市場,讓中國變成先進國家和先進企業共同發展和共同開發競爭的主陣地。
●
國內外整車企業、動力電池企業、電池系統企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充電相關企業以及社會團體組織、高校院所等多家單位參加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