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印發了《湖北省2019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工作要點圍繞九個方面,明確了39項重點任務和責任部門,擬共同努力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優化湖北營商環境,為實施“一芯兩帶三區”發展戰略和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發展新篇章提供信用支撐。
一是深入推進信用平臺功能完善。對照國家信用標準和要求,完善信用平臺運行機制,規范信用信息數據格式,保障信用目錄事項與政務信息資源的一致性,確保數據報送常態化;升級改造信用平臺功能,升級改版“信用湖北”網站群,積極籌辦并參加全國信用APP大賽活動,推進信用信息歸集共享、信用承諾、聯合獎懲、信用移動端等多方面應用。
二是深入推進信用信息歸集和披露管理。省市縣各相關部門將按要求加強信用目錄管理,規范信用記錄機制,及時全面歸集和報送信用信息,加大市場信用信息的采集力度,完善和落實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息公示工作。
三是深入推進信用平臺信息政府應用和市場應用。規范建立信用評價及紅黑名單管理制度;在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工作中查詢使用信用信息,加強聯合獎懲及其案例的宣傳;規范和發展信用服務市場,加強與社會機構信用合作,促進平臺信用信息與市場信用信息有效融合;重點在教育、醫療、養老、家政、食品餐飲、房地產、勞動用工、旅游等領域深化“互聯網+民生+信用”惠民便企,大力推進信易貸、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批、信易游等“信易+”場景試點,增強公眾信用獲得感。
四是深入推進信用主體權益保護機制建設。健全并落實失信主體信用修復制度,及時做好信用修復培訓;建立全省社會信用信息異議處理和信用修復機制,保障信用主體合法權益。
五是深入推進信用承諾制度實施。全省將進一步完善審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信用承諾實施細則及《信用承諾書》格式文本,規范信用承諾標準,優化信用承諾流程,拓展信用承諾應用場景,將信用承諾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作為對市場主體事中事后監管、實施行業信用分類監管的重要依據。
六是深入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加強政府采購、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領域誠信建設。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將全省各級政府和公務員在履職過程中,因違法違規等信息納入政務失信記錄。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探索開展重點職業人群的個人信用信息采集,在信用信息采集基礎上開發信用分,探索開展信用獎懲。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深入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推進線上監管與線下監管相銜接,充分發揮電商平臺對經營者的監督和管理作用。加強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董監高信用建設,建立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董監高誠信檔案并推出個人信用分,將其作為評價高管人員的主要依據,并對嚴重失信的高管人員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加強城市信用建設,各市州將按照國家評價指標,優化城市信用,力促城市信用狀況監測結果爭先進位。深入開展重點領域失信專項治理,全省將在19個重點領域開展失信問題專項治理,督促失信主體整改失信行為。
七是深入推進信用建設試點示范。扎實推進武漢、宜昌、黃石、咸寧,及襄陽、荊門、荊州、大冶等城市創建國家信用建設示范城市;深入推進宜昌市、大冶市、武漢東湖高新區、宜昌高新區、襄陽高新區等五個區域綜合性試點建設;積極協調市場監管、農村和小微企業、食品藥品安全、招標投標、融資擔保、小額貸款、現代物流、企業債券、青年信用等九個重點行業領域開展試點示范。
八是深入推進信用宣傳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依托新聞網絡等平臺,宣傳信用動態、普及信用知識;認真落實“誠信建設萬里行”等專題活動,宣傳信用政策和誠信案例。把誠信教育列為各級機關教育考核的重要內容;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繼續推進誠信“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加大信用工作人員培訓學習與交流力度。
九是深入推進工作保障機制完善。繼續把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省目標責任考核;按月通報各地各部門落實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情況,強化表揚或問責;協調有關方面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機構、人員編制、項目經費等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