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經歷了大半年的動蕩,如今的格局已很明了,那么明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又會迎來哪些發展機遇與挑戰呢?編者結合近期國家發布的一些產業政策和市場的表現力,淺析明年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
產業政策下的機遇與挑戰
談及政策,必談補貼,但有關補貼政策,大家都有一定的意識,即補貼退坡。因此,編者這里要說的是國家發布的其他產業政策。具體有:《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下稱:技術條件)與《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暫行辦法)等。從這幾項政策中,可以總結以下幾大趨勢。
1.動力電池行業大洗牌:意見稿主要從生產能力、安全要求、研發能力、回收利用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和完善。
其中對企業而言最致命的當屬產能要求,即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80億瓦時,系統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億瓦時。盡管意見稿惹來“眾怒”,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規范動力電池行業,淘汰低端產能,發展高端產業是大勢所趨。
而根據暫行辦法,電池企業要對產品全生命周期負責,同時肩負起回收利用的責任也是任務艱巨。
另外暫行辦法還并指出:國內電池生產企業違反本辦法相關規定,已列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未達標的將撤銷列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的資格;未列入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暫不受理《<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申請。這意思似乎很明顯,想進動力電池目錄,還要達到一定的回收規模與標準。
因此,對那些未成氣候的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此兩項政策無疑是生死符,將面臨著被吞并與淘汰出局的風險,而中上游電池企業其實也是進退維谷。
電池行業另外一項打擊源自外資電池企業的沖擊,發改委和商務部編制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公開征求意見中提到重點放開對汽車電子和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制造領域準入限制。如外資企業進入本土,對本土企業的打擊也可想而知。
因此,國內電池企業可謂是遭遇內外夾擊,今后的形勢將更加嚴峻,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也勢在必行。
2.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成焦點:隨著《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的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也提上日程。上月末,工信部組織召開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監管工作宣貫會,會上明確了建立國家、地方、企業三級監測平臺的監管體系,并透露了一項重要內容,三元電池將在客車上“解禁”。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自明年1月起,隨著國家監控平臺的啟動,對車輛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監控,一直監控到車輛運營端,或將視車輛的運營里程發放補貼。所謂棍棒之下無犬子,從這一層面來看,國家管的嚴,企業也將更注重產品品質。
3.形成整車制造規模效應:從整體來看,國家有意引導行業進行資源整合,重點打造龍頭企業,事實上國內主流新能源汽車企業也在積極向整車制造轉變,掌握核心技術,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車業務,甚至從原材料端一直到后市場。當然,這一目標不是短期內就能實現的。
新能源乘用車與物流車走俏
從今年前11月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數據來看,今年的產銷目標是實現不了了。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將定格在50萬輛。那么明年誰會成為市場上的“黑馬”呢?
1.新能源乘用車依舊看好:乘用車與商用車的市場催化劑不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更加關注免費上牌+補貼+不限行+充電便捷度等。在燃油車限購與限排嚴格的城市,新能源汽車將更受歡迎,同時這些城市的充電設施也更完善,也更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近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減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通知 》,根據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對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減按7.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復按10%的法定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相比今年,明年的稅率提高了2.5%,也意味著明年購車要多燒錢,到2018年購置稅將更多。而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繼續按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年第53號)執行。
因此,在限購之下,隨著各地分時租賃與網約車的推進,明年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將繼續走俏。
2.新能源客車視推廣目標而定:新能源客車與乘用車不同,客車最大的市場集中在公交領域,由政府主導,市場規模主要看各地的推廣目標。比如深圳地區,到年底深圳地區新能源公交占比將高達60%,明年將100%實現公交電動化,也就意味著,明年之后,深圳市新能源公交市場將有幾年的空白期。
如此來說,2017或2018年公交市場達到一定的飽和后,新能源客車的市場也就萎縮了一大半。而以盈利為終極目標的旅運行業與租賃公司顯然與公交公司不同,經濟性成為了最終驅動力后,將更重視補貼力度,補貼退坡之下的購置熱情將受影響。
3.新能源物流車市場放量:由于今年企業手中積壓了大量訂單,而12月2日發布的第四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244款純電動專用車上榜,進目錄車企會在今年最后一個月爭分奪秒生產上牌。由于明年補貼政策的退坡及不確定性,預計第一季度銷量情況不容樂觀,第三季度起將有放量過程。不過從整體來看,隨著用戶對物流車的接受度的提高以及運營商的推動,物流車的使用總量會有穩定增長。
4.上游產業鏈受益
產業鏈是相輔相成的,新能源汽車產銷上浮,配套的“大三電”市場也會迎來發展機遇。其中比較看好三元電池。
目前國內主流的電池路線為磷酸鐵鋰與三元鋰,電池的選配與車型聯系緊密,從此前發布的第四批推薦目錄來看,客車優選磷酸鐵鋰,乘用車與物流車比較看好三元鋰。因此,隨著三元鋰在客車上“解禁”和物流車的放量,三元鋰市場也被看好。當然,從電池材料自身的性能來看,隨著技術難題的攻克,三元電池也會大受歡迎,未來三年的復合增速或達100%。